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 儿童 > 正文

父亲教育孩子搬砖:为什么要让孩子吃苦这是最好的答案

时间:2021-04-19 15:26:34 编辑:chengyufan

最近,有一个男孩火了。

视频里,只见他满身是泥沙,喘着粗气,瘫软地坐在地上不停地感慨“还是读书好啊”!

这个男孩今年读初二,因为厌学成绩一路下滑,甚至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

无奈之下,父亲把他带到了工地上做起了搬运泥沙、砖头的工作,让他体验一下工地干活的辛苦。

他在干了四天活以后,终于明白了原来还是读书好。

父亲说:“我不希望他的成绩有多好,只希望他能正确学习的态度。”

生活中,孩子厌学、离家出走、动不动就拿命威胁父母的事情屡见不鲜。

终归结底,是因现在的孩子都太幸福,生活中少了“苦和难”这样的字眼,所以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选择逃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更劳动、流汗、受伤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抗错能力。”

只有让孩子吃点苦,他才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去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摆正自己的价值观,才会懂得珍惜、感恩、做一个积极努力的人。

爱孩子,就要舍得让他“吃苦”。

01

让孩子“吃点苦”,是最好的说教方式

看过这样一条新闻。

一位开面店的妈妈,有一天听见孩子说:“上学太苦了,不想上学了,想和妈妈一起下面条”。

孩子以为就像平常那样只需要收碗就好了。

妈妈听完没有骂他,只是要求他将泔水桶里的面条捡起来,给奶奶带回家喂小鸡。

孩子不情愿,但也只能照做。

他一边作呕一边将面条捡起来,还不停地哭。

很多网友都在心疼这个孩子。

妈妈说:我也心疼孩子,但是因为自己吃了太多苦,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才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体验生活的不容易。

而这次事件之后,孩子一改磨蹭的毛病,以前花一两个小时完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能完成。

我们在给孩子灌输“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时,其实孩子并不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好好读书”,越说教越反抗。

只有让他受点苦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才能学会珍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只有唤醒孩子内心的需要,唤醒他们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他才会感受到美好和难忘。

让孩子吃点苦,会加深他对自己情感的体验和认知,会让他明白我们的幸福,或许是用别人的辛苦和付出换来的。

让孩子“感同身受”是最有力的教育。

02

被父母“抱”着的孩子,未来会更“苦”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中,哥哥伊凡和弟弟大卫是亲兄弟,但是父母非常宠溺弟弟,哥哥却要经常“受苦”。

弟弟从小就调皮捣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经常破坏学校的公物,但不管犯怎样的错误,妈妈始终纵容他:他还是个孩子而已。

而哥哥从八岁开始,就要帮别人遛狗、修剪草坪、早上要起来送报纸,还要到超市里面打零工。

在他累到虚脱时,弟弟却在家中享用妈妈准备的食物。

因为有父母的偏爱,弟弟的成长一路都过得非常舒坦,为此他非常羡慕弟弟。

然而长大之后呢?

哥哥在21岁这一年离家创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断积累着财富,最后成为了千万富翁,住着联排别墅。

而弟弟,却游手好闲,住在自己的卡车里,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为了赚点钱,靠打零工度日。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但空有一副慈爱心肠并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弟弟从小就被父母一路“抱”着长大,从没经历过“苦难”,只会知道索取,不愿付出,让他在安逸的生活中腐蚀自己,不思进取,走向颓废的生活。

如果在孩子最该努力的年龄却为他遮风挡雨,未来只会越来越苦。

于哥哥而言,父母的偏爱似乎对他很不公平。但他过早的吃过苦,也让他明白“人生只能靠自己”。

艰苦的生活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激励他不断进取。

从小吃过的苦,会成为孩子的垫脚石,让孩子尽早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向感。

03

如何“吃苦”才有意义

一个人只有在吃过苦以后,才能越挫越勇,并在苦难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给孩子制造困难。

“吃苦教育”的本质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顽强意志,也是培养孩子心灵,给予他们共情的能力,让他们变得更“软”。

我们要在孩子有“吃苦”的机会时,父母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1)生活上,舍得“用”孩子

14岁男孩王龙泽从5岁开始就帮父母卖菜,9岁时已经能独立卖菜。

只要孩子一放假,父母就会把他带到身边,让他体验生活。

当别的孩子假期出门旅游玩耍时,他就一边看书一边帮忙卖菜,如今已经能帮父母做很多事情了。

采访中,他这样说道:“今后要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不让父母卖菜,不让他们太辛苦。”

生活中,越会“用”孩子,孩子越能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孩子太小,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只要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劳。

寒暑假带着孩子干点农活,让他品尝生活中的百般滋味,能更懂得生活。

2)学习上,要“逼”孩子吃苦

2007年,高考男孩陈圣章交白卷,潇洒走出考场。

之后,他做过很多工作,因为没有文凭,去不了正规公司,也无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闲散的工作。

后来,做生意因为没有文化,最后亏得血本无归,到处打工还债,为了生活,每天在外奔波十几个小时。

他觉得自己毫无尊严,活得“像狗一样”,感觉永远低人一等,于是他后悔了。

吃不了学习的苦的人,一定会受生活的苦。

所以一定要逼孩子学习。

但是,并不是让孩子和别人比成绩,而是通过知识让孩子将来面对机遇的时候,不必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是有权利做自己喜欢的事。

当孩子不想学的时候,带他看一看世间百态,带着他一起学习,看见父母的努力,让孩子学会自觉。

不要放任孩子自由,该逼的时候一定要逼一把,才知道孩子有多优秀。

3)陪孩子坦然面对“挫折”

电影《睡觉吧,爸爸》中,女孩娜塔是一名摔跤选手,却屡遭失败,她自暴自弃想要放弃。

这时候,父亲改变了她。

父亲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陪着娜塔偷偷练习,不停地教她攻克的技巧,就算再累也没让女儿放弃。

反复重复着一句“你很棒,别放弃”。

比赛时,在观众台上不停地为她加油鼓励,给她打气…

在父亲的陪伴和影响下,娜塔一点一点找到了自信,最终爆发内力而一战成名。

每个孩子一生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但父母要给孩子灌输“你可以失败,但要学会自己爬起来”。

一个人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最接近成功。

当孩子遇见挫折,我们要永远站在孩子身后,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当孩子遇见困难,我们要给他鼓励;

当孩子失败后,陪着孩子“站起来;

当他坚持不下去时,我们就帮他“踢”一脚。

孩子吃过挫折和失败的苦,内心才会强大的内心。

04

傅佩荣老师曾经说过:选择吃苦,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还原生命最真实的面貌,更真实地展现生命的温度、高度与广度。

我们不要为了“吃苦”而给孩子制造苦难,而是用“感同身受”的方式让孩子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俯瞰世界。

让孩子能够对世界和颜悦色,也能有历经风霜的坚韧。

既要给孩子温柔坚定的爱,又要狠心成为驯服孩子人生的一头“狼”。

让孩子“吃点苦”,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标签: 父亲 搬砖

标签: 面包 主食

猜你喜欢

网站简介 | 合作推广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www.shunvf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淑女范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8436号-1 联系我们:317 493 128@qq.com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