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食疗 > 正文

科学家揭示亚洲叶猴社会化的遗传学基础|每日热门

时间:2023-06-04 10:06:44 编辑:admin


【资料图】

6月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发起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相关研究成果以专刊形式6篇系列文章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灵长类的群居和社会化是否存在遗传学基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吴东东团队与西北大学齐晓光、李保国教授团队以亚洲叶猴为研究模型,采用多学科交叉手段,揭示了亚洲叶猴多样化社会演化的行为学、生态学和遗传学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重建全基因组水平亚洲叶猴系统发育关系,结合现生亚洲叶猴物种的生态-行为学数据集开展研究。种间分析显示,亚洲叶猴物种的社群规模与气候寒冷程度显著相关,即寒冷地区的物种通常形成大规模社群。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发现,在具有重层社会的奇鼻猴中,与寒冷相关的能量代谢和神经、激素调节相关基因受到正选择,这些类群演化出了更加有效的脑、神经激素调控网络,尤以多巴胺、催产素为代表。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适应性改变,有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增强母猴的抚育行为,从而增加婴猴成活率。这些改变可能通过间接增加个体的友好行为,加强了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等方式,最终促进亚洲叶猴从彼此独立的一雄多雌群向大型重层社会演化。

研究人员还首次在猕猴类群中发现杂交成种事件,发现猕猴属的食蟹猴种组是由狮尾猴种组和斯里兰卡种组杂交形成,杂交成种事件大约发生在345万至356万年前。吴东东团队与云南大学研究员于黎团队等发现,黔金丝猴是由川金丝猴与滇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的共同祖先杂交而来。

“灵长类动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同时作为人类近亲,是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复杂性状创新和重塑、疾病发生机理的天然动物模型,也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的关键桥梁。”吴东东说,“2018年我们发起了灵长类基因组计划,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经过五年时间,产生了庞大的基因组数据,科研人员从不同科学问题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标签:

标签: 面包 主食

猜你喜欢

网站简介 | 合作推广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www.shunvf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淑女范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8436号-1 联系我们:317 493 128@qq.com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